「DeployLite」第一章:产品概述与背景
By Leeting Yan
第一章:产品概述与背景(Product Overview & Context)
1.1 产品定位(Product Positioning)
产品名称(暂定):DeployLite
一句话定位:为中小团队与独立开发者打造的“一键式构建与部署平台”,从代码到上线仅需 10 分钟。
核心理念
极简部署,不牺牲可控性。 Build once, deploy anywhere.
目标愿景
- 降低持续集成(CI)与持续部署(CD)的门槛,让开发者无需构建复杂的 Jenkins、GitHub Actions 或 Kubernetes Pipeline。
- 提供统一的“构建—打包—制品管理—部署—回滚”工作流。
- 支持多种部署目标(K8s、SSH、Docker、Serverless),统一界面管理版本、日志、回滚与健康检查。
- 保持足够轻量,单机部署即可运行;支持未来向分布式扩展。
1.2 用户画像与场景(User Persona & Scenarios)
| 用户类型 | 典型画像 | 主要需求 | 常见痛点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个人开发者(Indie Hacker) | 1人运维多服务 | 快速上线、低成本、易维护 | 不懂 DevOps,Jenkins 太重 |
| 小型创业团队(Startup Team) | 2–10人团队 | 多环境管理、版本追踪、稳定发布 | 环境混乱、回滚麻烦 |
| 中型 SaaS 团队(Tech SMB) | 10–50人研发 | CI/CD 标准化、RBAC 权限、审批流 | 安全审计难、发布流程复杂 |
| 内部运维工程师(Ops) | 负责多项目平台 | Runner 扩展、统一监控、自动化回滚 | 现有工具碎片化,不可复用 |
1.3 核心痛点(Pain Points)
-
部署复杂且不可视化:
- 传统 CI/CD 工具(Jenkins)需要自建插件与脚本。
- GitHub Actions 虽云端托管,但无法统一管理多环境配置与部署状态。
- 缺少对“制品—环境—版本—回滚”的整体链路追踪。
-
小团队负担重:
- 云原生工具如 ArgoCD/Fleet 学习成本高。
- DevOps 岗位缺失,前后端开发者需自己维护脚本。
-
回滚风险高:
- 发布失败往往需要手动回退文件或镜像,无法保证一致性。
-
多语言项目管理困难:
- 一个团队同时使用 Go、Node.js、Python、Java,需要多套构建模板。
-
可观测性弱:
- 缺乏集中查看日志、构建时间、失败率的方式,问题溯源慢。
1.4 产品目标与核心指标(Goals & Metrics)
| 指标 | 目标值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首次构建上线时间(TTFD) | ≤ 10 分钟 | 从仓库接入到成功上线 |
| 平均构建时长 | ≤ 3 分钟 | 基于缓存与并行优化 |
| 平均回滚时长 | ≤ 30 秒 | 立即恢复至上个良好版本 |
| 平台可用性 | ≥ 99.9% | 按月 SLA |
| 平均学习时间 | ≤ 15 分钟 | 初次用户完成首次部署 |
| 自动化覆盖率 | ≥ 80% | 构建+测试自动化覆盖项目 |
| Runner 并发能力 | 100+ 并发任务(单节点) | 高性能任务队列设计 |
1.5 市场与竞品分析(Competitive Landscape)
1.5.1 同类产品对比
| 平台 | 优势 | 劣势 | 适用对象 |
|---|---|---|---|
| GitHub Actions | 与仓库集成紧密,生态丰富 | 不支持自定义部署目标、私有环境不便 | 个人开发者、开源项目 |
| Jenkins | 高度自定义,插件多 | 配置复杂、维护成本高、UI 老旧 | 大型企业团队 |
| Drone CI | Go 实现、轻量、容器执行 | 不支持复杂审批流、界面简单 | 小团队 |
| ArgoCD | GitOps、K8s 集成深 | 不适合非容器部署 | 云原生团队 |
| Vercel / Netlify | 零配置构建、全球分发 | 限于静态或 Node 应用 | 前端团队 |
| Rancher Fleet | 多集群管理强 | 依赖 Kubernetes,较重 | 企业集群运维 |
DeployLite 的优势:
- 开箱即用:一条命令部署平台。
- 支持容器与非容器双形态。
- 人性化 UI + YAML 工作流共存。
- 自带 SBOM、安全扫描与签名。
- 多语言构建模板,无需脚本。
1.6 核心价值主张(Core Value Proposition)
| 维度 | 价值点 |
|---|---|
| 轻量部署 | 单二进制启动,无需依赖外部数据库可选内嵌模式。 |
| 统一视图 | 从代码到运行态,全链路可见:构建 → 制品 → 部署 → 回滚。 |
| 安全默认开启 | 镜像签名(cosign)、漏洞扫描(Trivy)、SBOM。 |
| 多语言支持 | Go、Node、Python、Java、Rust 构建模板。 |
| 极简配置 | YAML 一页式 Pipeline 描述。 |
| 兼容性强 | 可部署到 K8s、SSH 主机、Docker、本地二进制。 |
| 低学习成本 | 比 ArgoCD、GitLab CI 更直观。 |
1.7 成功标准与 KPI(Success Metrics)
-
技术指标
- 构建失败率 < 2%
- 部署成功率 ≥ 98%
- 平均任务排队时间 ≤ 15s
- Runner 故障恢复时间 ≤ 60s
-
用户指标
- 1 个月留存率 ≥ 60%
- 项目接入增长率 ≥ 30%/月
-
业务指标
- SaaS 收费版本转化率 ≥ 15%
- 每项目平均构建分钟收入 ≥ ¥0.5
- Runner 市场交易额(月)≥ ¥10,000